综合新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2018年度联合学术交流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0-11-19 |      】 | 【打印】 【关闭

  2019年1月2日-5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首席科学家周忠和院士、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地球内部运行机制与表层响应》首席科学家徐义刚院士、基金委重大项目《中国陆相白垩纪科学钻探高分辨率古环境记录与古气候演化》首席科学家王成善院士共同组织的2018年度三大项目的进展交流会议(长兴会议),在浙江省长兴县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和融合,研讨国际科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凝聚国内外优秀人才,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进展。殷鸿福、戎嘉余等地球科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科院发展规划局等相关部门领导,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和来自中科院十余个科研院所的26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肯定了三个重大项目联合召开交流会议对于推动前沿学科交叉、凝练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基金委的四类资助导向对于未来科学基金运用的影响;中科院前沿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表示,此次联合会议会有望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取得更多围绕国家需求的重要原创成果;周忠和院士代表会议主办方,对各位领导、特邀报告专家和所有参会学者表示感谢,介绍了此次三个项目的交叉性强的特点以及联合举办此次交流会议的初衷,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来共同推动三个重大项目的发展。

  会议为期三天,分为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金钉子”考察三个部分。第一天,大会报告部分围绕地球深部机制、地球表层地质和生物演化的各个方面安排了14场报告,三个项目的与会专家和代表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氛围中,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讨论。第二天,三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地球内部运行机制》、《地球表层地质》和《陆相地层与生物演化》,进行了54场精彩纷呈的报告。第三天,沈树忠院士带领与会代表们参观了长兴煤山“金钉子”剖面,该剖面记录了2.52亿年前发生的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有两颗金钉子落户于此。

  本次会议不同于其他以成果汇报为主的交流形式,而在各个报告之后,都安排了形式自由、时间充裕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学者围绕三个主题在交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多次热烈的学术观点碰撞与深度讨论。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和学者表示,本次联合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不仅进一步凝练了学科重大科学问题,而且对各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次会议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学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联合举办,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政府和湖州市科协协办。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金钉子”考察